套餐資費低于美韓,基站建設速度已超出預期 5G中國速度 本報記者/李正豪/北京報道 今年6月6日工信部發布5G牌照以來,中國5G正在一日千里地向前發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10月21日,牌照發布后138天,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在第六屆烏鎮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我國已建成8.6萬個5G基站。此后,在10月31日開幕的2019年國際信息通信展上,以三大運營商推出5G套餐為標志,中國5G正式于11月1日商用。11月21日,牌照發布后168天,正式商用21天,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北京首屆世界5G大會上表示,我國已開通5G基站11.3萬個,5G套餐簽約用戶已經有87萬戶。 也就是說,過去一個月新開通約2.7萬個5G基站。正式商用第一個月,中國5G很可能用戶過百萬。這就是5G的中國速度。 可以對比的是,韓國和美國的5G發展進程。韓國三大運營商2018年6月獲得商用頻譜,相當于我國的5G發牌。到今年4月3日,韓國成為全球首個啟動5G服務的國家時,韓國共建成4萬多個5G基站,而到今年9月9日,韓國科技部宣布已開通5G基站9萬多個,相當于商用時的兩倍。另外,韓國5G用戶突破100萬耗時69天,從100萬到200萬耗時57天,截至2019年9月底已達到346萬。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2018年11月5G頻譜拍賣,到今年4月3日宣布5G商用,目前投建的5G基站也只有3萬多個。 用戶嘗鮮 在世界5G大會上,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5G用戶,發現相當一部分用戶只是“嘗鮮”。 一位拿到華為Mate 30 Pro 5G版本的用戶告訴記者,他已經辦理了5G套餐,但是并沒有開5G流量,因為覺得以5G的網速,套餐里面包含的幾十個GB的流量,很快就會被耗光。“流量費太貴,感覺用不起。”該用戶說。 另一位拿到中興天機Axon 10 Pro 5G版本的用戶告訴記者,他是做專業電子產品評測的,用5G手機的主要目的是測試,目前來看,5G網絡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盡管建設速度很快,但對于用戶而言,還是得“找信號”,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當前的5G用戶才能真正體驗到大帶寬的快感。 同時,該中興手機用戶也表示,即便是當前5G網絡覆蓋不太好、網速還沒上來的情況下,5G流量的耗費速度已經相當快。該用戶認為,未來要想讓用戶盡量用5G,當前的5G套餐可能不夠親民。 記者對照11月1日三大運營商推出的5G套餐,發現基本上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首先對網速進行分類,500Mbps對應200元以下的套餐,1Gbps對應200元以上的套餐;其次,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起步價都處在“128/129元30GB流量500分鐘語音”的水平,以及“298/299元100GB流量1500分鐘語音”的水平,不同之處在于中間檔次分得不同;另外,套餐之外的流量費用目前在3~5元/GB不等。 通信行業專家付亮表示,如果從價格角度看,國內5G套餐并不昂貴,一方面韓國5G套餐最低起步價是5.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25元),而且僅包含8GB流量;美國15GB流量的5G套餐為70美元(約合人民幣480元),而且美國5G基站不多,消費者要想用5G,還必須自己購買5G熱點設備。對比之下,國內的套餐價格已是實惠。 另一方面與國內4G套餐相比,同價位的5G套餐呈現“提速不提價”“提速增量不提價”的特征。只不過相比4G,5G因為網速更快所以流量用得更快。 付亮認為,目前國內推出的首批5G套餐只是初始套餐,相信隨著5G網絡逐步優化,明年5G套餐還會變得更低,并且電信運營商會推出多樣化的收費模式。 付亮還建議,運營商可以細化套餐檔次,比如進一步優化網速定價,在現有500Mbps和1Gbps的基礎上,增加限速范圍在300Mbps、門檻為30~40元/月的套餐,吸引更多用戶“嘗鮮”5G。 運營商加速 發展5G用戶當然十分重要,但對三大運營商而言,當下更重要的事情還是5G網絡建設。 與3G、4G時代三大運營商各建一張網不同,我國5G網絡建設已分為兩個陣營,中國移動建設一張網,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合建一張網。按照當前官方數據,在目前已開通的11.3萬個5G基站中,中國移動占了接近5萬個。 中國聯通運營部總經理馬紅兵11月20日在北京告訴記者,如何低成本地建設5G網絡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除了把目前3.4~3.6GHz之間的200MHz頻率與中國電信共享共建之外,以后還將考慮吧2.1GHz的100MHz也進行共享共建,這樣雙方就能夠實現高、中、低頻的協同,提供更好的覆蓋。 馬紅兵還表示,中國聯通還在考慮,在一些廣域區域用低頻頻率進行覆蓋,這樣可以降低覆蓋所需的基站數量,進而降低覆蓋成本。另外,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還在加速SA(獨立組網)成熟度方面也達成了共識。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公開表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正在打造全球首張共享共建的5G網絡,提供覆蓋翻倍、速率翻倍、寬帶帶寬翻倍的5G網絡體驗。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也公開表示,已經與中國聯通達成共識,在全國范圍共建5G接入網絡,實現雙方資源和優勢互補,確保網絡建設的速度更快、效能更高、質量更好、成本更省。 中國移動方面已經在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正在構建“5G+資本”的生態圈,迄今為止已經投資40多個項目,投資規模超過1800億元。 在世界5G大會期間,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國內5G網絡建設處在加速狀態,這一方面是由于5G發牌時間提前了半年,按照原定計劃,我國5G發牌應該是在2020年,但今年6月就發牌了。 另一方面表現在半年以來的建網進展上,今年6月5G發牌時,業內根據三大運營商今年初的5G投資預算,最為樂觀的預測是今年建設10萬個5G基站,但時至今日已經突破這一數字,到年底將達到13萬個。 對于明年的5G網絡建設,當前業內較為保守的預測是投建60萬~80萬個5G基站,較為樂觀的估計是100萬個。而鑒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共享共建的合作態勢,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移動將投建40%~50%的5G基站,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將投建50%~60%。 應用多樣化 在首屆世界5G大會期間舉行的“5G應用設計揭榜賽”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對記者表示,5G時代將是“泛智能終端”的時代,5G時代的終端多樣性非常值得期待,“我個人最喜歡云AR、云VR,因為這絕對是5G時代的大帶寬、低時延才能夠得以實現的功能。”易芝玲表示,“但從社會意義和價值的角度來說,我也很看好沉浸式的體驗教育。我認為,如果國家能把沉浸式的體驗教育作為一個優先戰略,也許從經費或者是資源方面就能夠規劃出一個比較全面的項目,從而推動我國從幼兒園到K12的所有教材都盡快實現媒體化,可以變化成為具有AR、VR功能的體驗式教材,而不僅僅是傳統上的紙面教材,沉浸式的教育絕對比書本的東西教育效果更好。” 易芝玲希望業內對5G應用發展保持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因為從6月6日我國5G發牌至今,“不管是手機,還是其他終端形式,我們已經售出百萬部的數量,預計2020年相關5G終端,包括可穿戴的、車載的、平板的、智慧家居的以及一些垂直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的或者是物聯網的終端模塊都會大量出現。” 在推進5G應用落地方面,高通絕對是行業龍頭。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告訴記者,基于高通解決方案正在設計和開發的5G各類終端已經超過230款,同時,高通在兩個月前已經宣布,將通過跨驍龍8系列、7系列、6系列拓展自家的5G產品組合,規模化加速5G在2020年的商用進程。 各家終端廠商也紛紛將5G視為擴大市場份額的機遇,不斷加大在5G上的研發和投資。根據記者從小米方面獲得的確切消示,該公司將在目前已推出3款5G手機的基礎上,于今年12月份再推出一款5G手機,明年將至少推出10款以上的5G手機。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