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7月17日舉行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谷歌公共政策副總裁KaranBhatia向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表示,谷歌已經終止了在中國推出審查搜索引擎的“蜻蜓計劃”。隨后該公司發言人對這一消息進行了補充說明,稱該公司目前“沒有計劃”在中國推出搜索引擎,而且該公司根本也沒有為此進行任何工作。 這是谷歌官方第一次公開確認蜻蜓計劃(Dragonfly)已經終止。 蜻蜓計劃最初于2017年春季在谷歌公司內部被推出,2018年8月,該計劃遭到曝光,該計劃原打算推出中國定制版、通過中國法律審查的閹割版搜索引擎,甚至從搜索結果中自動刪除一些網站。在9月的一場聽證會上,谷歌首席隱私官Keith Enright首次證實了蜻蜓計劃的存在。 自被曝光的那一刻起,蜻蜓計劃就立刻在國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中國網友聽到谷歌重返中國的消息非常激動,迫切希望谷歌回歸。人民日報也向谷歌拋出橄欖枝,2018年8月,人民日報在推特、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臺上發文,歡迎谷歌回歸中國,但前提是要遵守中國的法律。谷歌的對手百度也出來回應,李彥宏在自己的朋友圈表示有信心再贏一次。 但是,谷歌員工對蜻蜓計劃十分不滿,并多次通過公司周會以及聯名信的方式向谷歌管理層施壓,去年8月中旬,有約1400名谷歌員工簽署了內部公開信,聯名抵制谷歌為中國提供閹割版搜索引擎,他們認為如果谷歌選擇遵循中國的審核制度將可能有嚴重的道德問題。 谷歌員工所說的“道德問題”,其本質上是中國的法律系統和世界法律體系不接軌,很多世界各國都正常的事情,在中國就違法,甚至重罪(比如在網上發布某些文章表達某些觀點),外國企業和中國合作,不得不面臨道德上的權衡。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在網上發布一篇時評文章,在任何國家都不算違法,但中國可以依法向谷歌要求提供此人谷歌郵箱個人資料和郵件,要遵守一個國家的法律,就要違反其他國家的法律,這帶來的法律風險極高,在道德上也存在極大的污點,這也是導致谷歌和中國合作失敗的重要原因。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后,中美之間的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谷歌不僅僅要面對中國政府,還要面對美國政府,因為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遭到美國政府的反對,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把企業遷到美國,把工作機會留在美國,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宣布,將對谷歌是否暗中支持中國政府展開調查,并指責谷歌與中國合作涉嫌叛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谷歌宣布蜻蜓計劃終止,與中國進行切割也是必然之舉。 谷歌已經失去的重返中國的最佳時機,百度失去了谷歌這樣的競爭對手,對百度也不是好事,由于百度的搜索質量越來越差,用戶使用百度的頻率也越來越低,更多的用戶選擇在垂直平臺直接搜索,要找商品,就在淘寶搜索,要找問題回答,就到知乎搜索,要找文章,就到微信搜索。用百度的人越來越少,百度的市值則跌倒了騰訊阿里巴巴的十分之一,中國互聯網從三足鼎立變成了二虎相爭,百度已經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