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詢新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的科技投入已達319億元,預計2022年中國保險機構的科技投入將增長到534億元。 近幾年,保險機構不僅加大保險科技投入,與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合作也日漸緊密。如今,互聯網巨頭進軍保險業又有新動作,滴滴入股現代財險獲得批復。 隨著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希望分一杯羹,無論是網絡互助平臺,還是保險中介機構,或是保險公司,都能看見這些巨頭攜資本進駐的身影。 業內人士期待,互聯網科技公司進軍保險業能夠通過大數據提高風控能力;科技賦能;走差異化道路。 滴滴布局保險業 事實上,滴滴已與多家保險公司和平臺開展合作與共創。打開滴滴出行中的金融服務,“我的保障”、“滴滴車險”、“醫療急救卡”、“天天健康金”等板塊映入眼簾。 其中,“我的保障”中的熱門產品“點滴�!ぐ偃f醫療”、“點滴保·百萬意外醫療”、“個人無憂意外險”、“個人銀行卡盜刷保險”、“眾安家庭財產綜合保險”等是由眾安保險承保。此外,合作伙伴還包括中國人民保險、中國平安、陽光保險、安心保險、泰康在線、永安保險。 在“滴滴車險”中,保險優選的公司包括中國人民保險、中國平安、大地保險、永安保險、安盛天平、太平洋保險、眾安保險、安心保險、泰康在線、亞太保險、陽光保險、中國人壽、安聯保險、中華保險、易安保險等。 眾所周知,互聯網公司試水保險業最大的優勢在于流量。見斑窺豹,3月5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明確表示,銀保監會將針對搭售和捆綁銷售、手續費畸高、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等問題,開展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 保險公司明知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銷售意外險手續費畸高,為何還要趨之若鶩?原因正是流量的魅力。 “對于基于場景進行銷售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并不占據主導地位,獨立操作不現實。保險公司在整個環節中的可替代性較強,一家保險公司提出創新想法,很可能互聯網公司選了另一家保險公司合作�!蹦潮kU公司業務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未來滴滴金融服務將劃分為兩大板塊——普惠金融和產業金融。普惠金融將圍繞出行生態中的用戶提供基于金融賬戶的信貸、理財、保險(包含車險、意外險、健康險等)的全面金融服務。產業金融將圍繞出行生態中的商戶(包括司機、車隊、汽車交易和服務相關的產業方)提供各類SaaS服務,以及支撐其更好經營的信貸和保險服務。 進階新路徑:網絡互助 在“滴滴車險”中,顯示“本保險平臺由中安風尚(北京)保險代理公司提供代理服務”。中安風尚(北京)保險代理公司正是滴滴旗下的保險代理公司。2016年8月,滴滴收購了中安風尚(北京)保險代理公司股權,成功獲得保險代理牌照。如今,又補齊保險公司牌照,滴滴可謂“如虎添翼”。 這種先收購或設立保險中介公司,然后再成為保險公司控股股東或重要股東,是不少互聯網公司進軍保險業的常規動作。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美團、滴滴、新浪、360、攜程、唯品會、小米、蘇寧、國美、同程、途牛等旗下都有自己的保險中介公司。而國泰財險、信美相互、眾安保險、和泰人壽、京東安聯等也都有阿里、騰訊、京東的身影。 普華永道發布的《中國保險中介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指出,新型專業中介創新業務模式,和新興互聯網社交平臺合作,采用數字化創新手段,建立保險保障場景,開始從基礎引流向定制化場景轉變,從而實現高轉換率和精準營銷。 “保險公司牌照比保險中介牌照門檻高。”一位互聯網公司保險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公司進軍保險業又有新路徑,即網絡互助。在過去一年,螞蟻金服的“相互寶”帶火了網絡互助,使其成為新賽道。目前,已有超過1億人加入“相互寶”。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阿里、輕松、水滴、美團、360、滴滴、新浪、百度、蘇寧等都已布局網絡互助。 水滴公司CEO沈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去年底,我們把水滴保險商城和水滴互助合并,成立了保險保障事業群,希望能夠達到更高效的協作,更精細化的運營�!� 3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在改革發展目標部分,意見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意見還指出,鼓勵社會慈善捐贈,統籌調動慈善醫療救助力量,支持醫療互助有序發展。 這對網絡互助無疑是利好。不少保險人士認為,互聯網公司進軍保險業的路徑可能會從保險中介牌照——保險公司牌照,變成網絡互助平臺——保險中介牌照——保險公司牌照。 能否擁有盈利硬核? 中國的保險市場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吸引著互聯網巨頭們加盟。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保單件數高速增長。2019年四個季度保險業新增保單件數495.4億件,同比增長70.5%。 但互聯網公司獲得保險公司牌照后,是否能夠大放異彩?這也不一定。從前述幾家互聯網公司控股或是重要股東的保險公司看,業績平平居多。 以阿里持股51%的國泰財險看,2018年,國泰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8.49億元,較2017年13.03億元增長195.4%,但成立10年,其終未能走出虧損窘境。 業界人士認為,二者經營邏輯不同,保險金融屬于強監管領域。以健康險為例,如果采取低價策略,短期可以迅速上量,但長期也會存在虧損隱患,需要明晰保險經營規律。要點還在于是否能夠通過大數據提高風控能力,科技賦能走出差異化道路。 麥肯錫咨詢公司認為,科技驅動一直是近年來保險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隨著國內頭部保險公司和外資領先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以及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生態玩家的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會是未來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某大型保險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前,我們總是擔心互聯網公司對現有保險格局“降維打擊”,但實際上其更多的是擴展保險服務邊界,即此前沒有服務到的場景、需求、人群和方式,比如退貨運費險、航班延誤險,傳統保險公司以往沒有覆蓋到這些領域,這也是差異化的路徑。 通過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傳統保險公司要向互聯網公司學習的:一是產品推廣的套路打法;二是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出發點;三是既追求快,又允許試錯和不斷迭代�!� 此前,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保險業可能只剩下兩類公司,一類是平臺類公司即互聯網公司,另一類是保險產品提供商。平臺類公司擁有著大量的數據、流量和客戶,形成了穩定的生態圈、場景,它們可以將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整合其中;保險產品提供商既為各個環節的保險需求提供保障,也通過平臺類公司進行分銷。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