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了一篇口氣很大的推文“這個人真瘋了,馬云都失敗了,他還要挑戰微信”,內容大約是講講微信的不足,夸夸新產品某APP的優勢,差評君做了一個產品評測,主旨大約是,此款揚言要挑戰微信的某APP看起來有點像國外的 Telegram。 支付寶更新了版本,據說又離“微信”更近了,說支付寶要模仿微信搶占社交圈了,但支付寶可不吃這套,人家要做的不是社交,是社交基礎上的支付場景。 無論如何吧,這“社交”因子大家是一定都愛的了,問題是,從阿里的來往到移動的飛信,加上無秘們的失敗,微信是徹徹底底占據了熟人社交的第一把交椅,而且是從未被挑戰者創傷過。 洪荒之力不夠 在現有的境遇里,去分析微信曾經是怎么火的已經幫不上挑戰者們了,想要徹底撬翻社交領域里的頭牌,可能性幾乎為零。你得用多大的吸引力能讓上億人口將自己沉淀下來的朋友圈全部轉換陣地?在中國,給錢都不可能,看看win10升級的場景就知道了。(當然給得多點有可能,問題是即便是給得起這么做的價值又在哪?)
那么,現在剩下的就是從“產品差異化”開出一條社交新路來。 洪荒之力使力位置不對 從來都說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其實支付寶一直深藏著一份重要的資源是:有著商業關系的群體們。有人說支付寶更近于微信,有人評支付寶在布置社交關系中的支付環境,還有人為支付寶提出了“半熟人”的社交定位。 其實想贏微信的人太多了,在社交領域里想要打出自己一片新天地的人也不再少數,但問題是,總是沒有真正成功的案例。還留在市場上的,除了微信之外,還有陌陌、釘釘、赤兔……算是有點名聲的社交軟件,一個是做陌生人社交的,一個走的是企業工作人員的社交路,還一個算是定位在陌生的企業工作圈,都是總要有點自己獨特的價值的才得以留存。
支付寶真的借助商業關系群體,走出一個半熟人社交支付圈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大家會不會把社交太當回事?畢竟這是以商業為主的世界好么,社交自然是用來捧捧場、有個能向合作伙伴展現友好關系的圈子有什么不好? 說得多做得少
創業團隊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給出渲染“洪荒之力”作用的時候,也必將減少真能力的建設時間。“洪荒之力”始于花千骨,卻火爆于傅園慧,前者是造勢,后者是順本性的自然之勢,有些時候,給產品更多一點時間、用更率真的精神從產品本身著手,這爆發來得要比你費盡心思的渲染更有力。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