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郵政局今天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當天,全行業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再創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今年“雙11”不僅快遞高峰提前,而且消費者的收件速度也得到提升。記者采訪發現,物流行業配送模式、快遞小哥崗位設置和“裝備”科技含量提高等原因,讓消費者今年的“雙11”快遞比以往來得更早了。 “之所以‘快遞比外賣還快’,主要是因為今年電商平臺采用的‘預售前置模式’。”圓通河北省區市場部負責人王亮向記者表示,在消費者支付定金時商家即開始倉儲生產,預售商品將會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快遞站點,待消費者支付尾款后,快遞小哥可立即進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確保數分鐘內即可完成收貨。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表示,這種預售模式將消費者付定金的商品,提前下沉到消費者身邊的快遞站點和社區,從而分流了“雙11”高峰的壓力并提升了配送效率。 高峰期快遞太多,送不過來怎么辦?快遞員陳賓告訴記者,今年出現了一種新職業——代派員,“代派員相當于我們快遞業的‘臨時工’,哪個網點需要人送快遞他們就去哪,而且他們送一單掙得比我們多”。 溫曉燕就是一位陳賓所說的代派員。她丈夫在北京做快遞員6年了,每到“618”“雙11”“雙12”等快遞高峰期,丈夫都會超負荷送快件。今年“雙11”聽說興起了代派員,她就從山西臨汾老家來北京給丈夫幫忙。 科技也對快遞行業進行了賦能,為迎戰“雙11”的來臨,中通快遞京南轉運中心開啟了全部4套自動化分揀線,每條分揀線分揀效率可以達到7萬票/小時,最多只需要配置150人即可完成。而過去傳統的分揀設備,則需要3倍的人數才能達到這樣的分揀效率。 11月11日,在北京通州蘇寧物流基地,一臺自動打包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它的操作者、3C區流水線線長丁丁向記者介紹:“用手持設備掃描商品信息碼,觸發電腦自動打印紙質面單,然后將商品放入自動打包機完成打包、自動貼上面單,并將打包好的手機快件傳送到商品框等待下一步分揀。”丁丁說,自動打包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一個小時可以打包300件商品,效率是人工打包的三倍。“這樣我‘雙11’就不用加班太久。”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