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登華 叮咚買菜缺錢了。 2月18日,叮咚買菜被傳最快年內赴美上市,至少募資3億美元。連續虧損下,依靠上市獲得所需資金成了必然選擇,畢竟叮咚買菜距離上一次傳出融資消息,已經過去了9個月。 對于生鮮這條燒錢的賽道來說,此次IPO的背后,是叮咚買菜融資續命的體現。 但上市并非解藥,甚至作為一家還沒有實現盈利的零售類公司,是否能得到海外投資者的認同也未可知,所以賺足眼球之后,叮咚買菜還要尋找自己的“續命良方”。 01 IPO的叮咚,根基仍未穩 叮咚買菜成立于2014年,前身是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推出的“叮咚小區APP”,自從2017年上線叮咚買菜之后,開始了大幅擴張之路。 從過往的融資經歷來看,相較于每日優鮮、興盛優選等玩家背后站著騰訊、京東等巨頭,叮咚買菜屬于近年生鮮領域跑出來的“新人”。 2018年,叮咚買菜曾創下一年之內拿下6輪融資的紀錄,背后集聚了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啟明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 作為生鮮賽道的參與者,叮咚買菜也是極少數沒有互聯網巨頭背景的平臺。有業內人士認為,叮咚買菜之所以在過去一年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核心在于新城市的不斷擴張以及用高營補來持續獲客。 而顯然,通過燒錢、強開新城換來的增長質量堪憂,用“無起送”和高營補換來的所謂用戶“薅羊毛”習慣盛行,并不能成為其長期發展的基石。 近期,更傳出其供應商賬期突然延長、無法結款導致合作終止等消息。所以叮咚買菜能否跑出這個歷史周期律,是否會在上海以外的區域水土不服,還有待商榷。 但從2019年之后,叮咚買菜鮮有融資消息曝出,不難看出,叮咚買菜的盈利難問題已經讓投資人越發謹慎。據鋅財經援引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資本都開始謹慎了,尤其是這兩年融資環境都不好,不像前兩年那么激進了,再這么燒錢做補貼,誰都受不了的。” 在一級市場失去信心之后,叮咚買菜自然將目光瞄準了二級市場,尋求上市來解決資金鏈問題。 生鮮電商賽道從不缺乏競爭者,作為2017年入場的叮咚買菜,在時機上已經輸給了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玩家。用戶作為互聯網企業的核心,得用戶者得天下,由于入場較晚,叮咚買菜要想獲取用戶,就必須以更大的力度和補貼去獲客。 可以看到,對于如今的叮咚買菜,其根基依然未穩,這時候選擇IPO,更多的是要找到一個能繼續前進的“續命良方”。 02 靠燒錢“拉新”,每單連續虧損 叮咚買菜在走向全國的過程中,步子邁的大了些。 去年4月21日,叮咚買菜宣布正式進軍北京市場。彼時,叮咚買菜進行了多類促銷活動,包括各種高額優惠券,其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此前媒體也在報道中提到,叮咚僅上海一個城市一年的補貼投入就高達數億,這也是叮咚買菜的一貫打法——通過不停地補貼來獲客。 牛刀財經了解到,叮咚買菜目前“拉新”手段除了通過投入了大量地推以及騎手到社區及公園周邊推廣以外,還通過發放“108元新人紅包”以及推出各種秒殺活動吸引消費者,配送方面則強調低門檻“0起送費、0配送費”。總結起來為 “燒錢‘拉新’、燒錢送貨”。 長期來看,燒錢買用戶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負擔,一旦停止補貼,用戶則會大量流失。尤其是在自身仍在虧損,外部融資長期停滯的情況下,補貼式的拉新無異于飲鴆止渴,最后可能解不了渴,反而讓自身在虧損的“毒”中越陷越深。 漢森供應鏈董事長、中國電商物流專家黃剛也曾公開分析叮咚買菜,他認為叮咚買菜缺乏流量和消費場景,沒有流量支持和供應鏈保障的擴張很難盈利,并且虧損會越來越嚴重。 一個佐證是,叮咚買菜在進入北京之后,又相繼進入南京、廣州、河北等城市及省份,僅在11月的一個月間,便新開城市近10個。 這種擴張速度,來勢兇猛,伴隨著也是瘋狂燒錢的速度。 在此之前,呆蘿卜曾遭遇資金鏈斷裂風波,被曝欠款2.9億,包括拖欠供應商的款1.5億,門店充值5000萬,合伙人保證金5000萬,及員工工資及補償金4000萬,導致員工醫社保斷繳。 談到原因,呆蘿卜CEO李陽坦言低估了燒錢的速度,核心問題是管理層對公司增長發展的預期過高,但在組織管理及業務的固化速度沒跟上,導致公司的失血不斷增加。 在生鮮電商這條賽道,因為獲客成本高、損耗大,對于供應鏈的要求極高,在這種情況下,盈利變得難上加難,這非常考驗企業的融資能力。 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叮咚買菜將成為第二個呆蘿卜。 03 叮咚買菜路在何方? 生鮮賽道備受互聯網巨頭的青睞。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鮮零售市場將超過5萬億元,隨著生鮮電商滲透率的不斷提升,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也將持續增長。 過去一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消費場景線上化的轉變,對于生鮮電商賽道來說是一個利好,但這也意味著競爭會更加激烈。 而如何盈利,成為了擺在叮咚買菜面前最大的難題。目前來看,叮咚買菜已經騎虎難下,既要持續不斷補貼來拉新,開城擴張,同時也面臨著不斷增高的成本,燒錢速度加快。 總而言之,生鮮電商賽道的戰爭是一場持久戰,既要有健康的商業模式,也需要資本加持,這樣才能走的更遠、更穩。 這樣看來,即使叮咚買菜上市成功,依舊難以避免盈利難和行業玩家前后夾擊的狀況。能否靠上市搶跑殺出重圍,似乎也是事在人為。如果融資跟不上燒錢的速度,最后還是死路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