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怡雯 3月22日,路透社旗下IFR報道消息稱,58同城旗下房產信息服務平臺安居客計劃今年在香港進行IPO,募資至少10億美元。 對此消息,安居客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實際上,這已經是安居客時隔八年之后第二次啟動上市計劃。早在2013年,安居客就啟動赴美上市計劃,失敗后無奈以2.67億美元的價格“賤賣”給了58同城。 令人可惜的是,作為初代互聯網房產信息商的安居客,自愿變成了虛假信息的溫床。58同城靠著收購、聯合的手段,集結了互聯網房產信息的頭一支大軍,原本是有能力整合市場的。可是,58顯然沒動過這個念頭,而是躺在流量堆上,試圖一輩子吃流量的爛飯。 不愿意自我革命的企業,終會被別人所革。安居客再次沖擊IPO,情況卻并沒有變好:內部虛假房源、隱私泄露問題不斷,外部貝殼系步步緊逼。 八年過去了,抗戰都結束了,安居客仍然難以講出一個讓用戶和資本都滿意的故事。 用戶屢屢被騙,安居客的互聯網故事有點黑暗 3月23日,上海鏈家集中下架萬套房源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評論區里卻掀起了對安居客的集體討伐。“查查安居客吧”、“安居客全是假房源”、“安居客虛標價格”諸如此類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再次把假房源肆行的安居客推到風口浪尖。 有網友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憤慨地敘述了自己被安居客套路的過程。3月12日,該網友在安居客的平臺看到了合適的房型后詢問經紀人,反復確認房間是否已經出租、價格是否為標示價格。經紀人一直滿口肯定,表示隨時看房。 等到第二天,該網友想要看房的時候,套路就開始了。在一幢大樓六樓的小房間里,該網友被告知必須要先繳費才能看房。當時這名網友還對安居客充滿了信任。 “我覺得安居客那么大的平臺,就繳費了288。”結果,錢交了,房子得自己去看,還找不到所謂的房東。該網友在房源信息提供的地址處等了足足三十分鐘,卻被告知房子已經被租出去了,不得已大半夜找了一家酒店落腳。 一模一樣的經歷,很多安居客的用戶都碰到過。另一位名叫“擋不住的哈大人”的用戶敘述,當被忽悠著交了錢后,工作人員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直接告訴他之前的房源“不用看了,就是廣告引流的”,直白到令人感到可怕。 ![]() 還有用戶表示,千辛萬苦聯系到房東后才發現,真實的房子和原本在安居客上看到的房源完全不一樣,而且房東原本掛在安居客的價格是1500元而非中介告知的500元。 這些套路的普遍特點是先用看起來便宜的假房源信息將用戶吸引過來,承諾沒有看房費和中介費,但是需要用戶去線下門店登記。等到用戶到了線下,中介公司就會強制要求繳納兩百到五百不等的所謂“信息費”。 問題就出在這個信息費上,眾多網友展示出來的合同上可以看到,所謂信息費規定的是乙方出錢,甲方提供房源信息。杭州知名律所錢律師向鋅財經解釋,信息費不等于傭金,中介只需要提供房源信息,交易就算完成。至于消費者是否成功租到房子,并不是合約內的內容。 這就導致了,平臺上的房源物美價廉,中介實際提供的房源良莠不齊。甚至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拿到的聯系方式根本就不是什么房東,而是另外一個中介人員偽裝而成假房東,直接說一句房子沒了就結束了。 為了避免消費者被套路后鬧事,無論是簡陋的合同還是手寫的收據,都有大大四個字“此費不退”,并且合同上已經寫明“網站所有資料和圖片均為廣告效果,以看現房為主”,即便消費者想要討回公道,也沒處說理。 ![]() 類似的投訴在黑貓平臺上達到了數百條,全部是關于安居客發布虛假房源、騙取信息費的。鋅財經來到安居客平臺上,嘗試和平臺溝通位于杭州城北的一套標價三千元的整租房源。在和中介溝通的過程中,經紀人直接告訴鋅財經,該房源的真實價格為四千元,并且如果成功租到,需要支付半個月房租的中介費用。 更有趣的是,在安居客平臺上可以發現,偌大一個杭州,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戶型、不同面積的房子,出租價格確實意外的一致,全部在3000元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300元。并且所有諸如此類的房源信息都在搜索列表或者推薦列表的前列,足見價格虛標的范圍之大。 ![]() 如此廣泛的虛假房源,安居客會不知道嗎?當然不可能。但是安居客仍舊放任、甚至助長這種風氣。 虛假房源泛濫,流量生意的弊端 作為互聯網房產信息平臺的安居客,本質上做得其實就是“端口流量”生意,即向租房人、買房人免費提供房源信息,再按照不同的方式,向房源信息發布者收取流量費,其中絕大部分是中介。 租房/買房的消費者被安居客上的不良中介坑得叫苦不迭,大量平臺上的經紀人也是滿肚子心酸淚。 吳鵬是入駐安居客平臺上的一名房產經紀人,隸屬我愛我家,主要業務范圍是二手房。吳鵬告訴鋅財經,安居客上的房產經紀人主要是我愛我家中介、豪世華邦以及大量非連鎖品牌的小公司。自己入駐安居客純粹是因為公司的強制要求。 “如果可以,我是真的不想開這個賬號”,說到這件事情,吳鵬就怨聲載道,“獲客能力差,每個月白白浪費錢,太坑了”。經紀人入駐安居客首先需要開通一個自己的賬號,然后購買基礎套餐,一般情況下一個套餐是1000多塊錢,可以發布40套房源信息。 但是,普通包季度的套餐基本無法獲取有效的客戶點擊。吳鵬表示,普通的信息一經發布就會沉底,只有使用了其精選服務或者購買置頂位置才會有比較高的點擊量。 ![]() 其中,置頂展位是按天另外收費的,精選則是按點擊收費,用戶每點進去一次,經紀人的賬戶就會被扣四塊多錢。因此,一個房產經紀人想要在安居客上成功獲客,一個月三五千都打不住。然而對于一個房產經紀人來說,每個月的底薪才只有兩千多。 最致命的事情還在后面。吳鵬成為一名房產經紀人已經6年了,他明顯感知到安居客的客戶量已經趨于穩定,但注冊經紀人卻在持續變多,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現象。這種情況加劇了經紀人之間的競爭。 “但是安居客不會管,競爭越激烈,花錢買展位的中介越多,安居客賺的錢也越多”。這也導致了很多無力賣流量或者善于者鉆漏洞的經紀人通過發布虛假信息來吸引客戶,最終造成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發布虛假信息的局面。 先開始,吳鵬他們還會積極投訴假房源,但是發現平臺只是口頭上說會管理,并沒有實際行動。不下架房源、不懲罰違規經紀人、不處理相關中介公司,甚至還有假房源頂著精選、保真的標簽被置頂到了網站的首頁,吳鵬覺得非常諷刺。 小公司可以不顧名聲發布假房源,吳鵬這種來自大品牌的經紀人卻受公司規定無法發布假房源,只能為了獲客乖乖掏錢。但是,大公司買流量的同時,小公司也買流量。于是劣幣驅逐良幣,虛假房源大行其道。堅持發布真房源、研究信息發布技巧的經紀人已經被擠出了這個角斗場。 “同等價值的房源,價格高了沒人看,那么所有人都賺不到錢,安居客也賺不到錢”,吳鵬如此解釋。究其原因,虛假房源泛濫,不過是安居客畸形的盈利模式下的一個惡果而已,并且這個惡果是安居客有意放任的。 安居客自食惡果 早年,安居客和趕集網同時加入58同城時,是有能力整合房產信息亂象的。但是它們并沒有,更像是一群結了伙的草莽,一起來掠食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紅利。 1998年,福利分房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房地產業的序幕被拉開,二手房交易產業才開始形成。二十多年來,房產中介行業魚龍混雜、信息混亂的現象久久無法得到解決,和安居客這種平臺也有關系。 2015年,58同城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IPO失敗的安居客,交易金額為2.67億美元。從此,安居客成為了58系的一員,并且在房產信息的垂直領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 剛需房信息平臺和二手房網絡營銷開創者的結合,在當時被認為是天作之合。但是,58同城作為一個分類信息網站,和安居客一樣,靠的是粗放式販賣流量。 中介服務的本質和互聯網是一樣的,就是搭建信息橋梁。但是,中介服務的盈利模式和互聯網卻是不一樣的。后者靠的是消除信息壁壘,前者靠建立信息差賺錢。這也就意味著信息越混亂,可以賺到的差價就越多。所以,為了渾水摸魚,就會有人特意把水攪渾。 房地產這種大宗交易,動輒幾百上千萬,中間的服務人員卻依然靠著近乎騙的手法謀取利益,消耗的是消費者對行業的信心。 安居客放任虛假信息在平臺上泛濫成災,看起來攫取到了短時間的利益,但是長遠來看損害的是自己未來的發展潛力。安居客和它背后的58同城,在很多消費者的心里,正和騙子平臺畫上等號。 但是,58同城并不在乎安居客的名聲變臭。并購安居客、趕集網,58同城的初衷不過了為了能夠在互聯網分類信息領域圈更多的地盤,形成壟斷。 只不過,這種平臺放任自流、自顧跑馬圈地的戰略,反而給了競爭對手絕佳的機會。 早在2008年,房產中介商鏈家在創始人左暉的帶領下,冒著行業之大不韙,打出了“真房源”的口號,通過并購的方式盤下了大量線下店鋪。左暉的出其不意之舉之所以有效,很大程度離不開58同城、安居客這類同行的“襯托”。 ![]() 不過彼時鏈家的主要陣地仍舊在線下,58系沒有把鏈家放在眼里,鏈家卻已經將58系暗暗標注進了攻擊范圍。 2018年,鏈家推出了貝殼找房,通過ACN的方式全力參與線上流量市場的爭奪。58同城和安居客的線上基本盤受到了威脅,急得趕緊尋找盟友。2018年6月中旬,58系與我愛我家、麥田、中原等房產中介結成“真房源聯盟”,相互抱團對抗貝殼系。 可惜,這個所謂聯盟并不如想象的牢固,僅10個月后,21世紀不動產中國倒戈貝殼找房,作為獨立品牌接入貝殼。與此同時,鏈家旗下品牌“德佑”靠著加盟模式,風馳電掣般吞噬線下中介勢力。安居客原本豐富的線下經紀人資源也被嚴重分流。 2020年對于58同城和鏈家都是特殊的一年。58同城私有化退市,58系進入至暗時刻;貝殼找房后來者居上,成功赴美上市,市值巔峰超過了900億美元,一時間風光無兩。 ![]() 安居客前錯失IPO良機,后又被58系所累,在互聯網房產信息領域的氣勢已然弱了。 如今,安居客意欲赴港上市,再次進擊資本市場。但是,一方面,安居客被貝殼系步步緊逼,我愛我家等頭部中介公司也開始有意搭建和運營自己的線上流量;另一方面,平臺內部消費者、經紀人紛紛不滿,怨念重生。 即便安居客現在滲透率、用戶時長等方面依舊占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品牌信譽被嚴重透支靠的情況下,安居客的未來能夠講出什么新故事? 太難了,即便有,也只會讓消費者愈發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