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菜鳥大練兵 綠色快遞全面鋪開 本報記者/李正豪/北京報道 “‘雙11’叫醒我的是快遞員,凌晨1點付尾款,已經收到第一個包裹。”今年“雙11”清晨,類似的感慨在朋友圈多起來了。許多城市的消費者在“雙11”是一邊吃早餐一邊拆快遞的。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菜鳥網絡了解到,享受這種網購快感的,是“雙11”的“預售極速達”用戶。菜鳥國內供應鏈總經理孫建說:“今年‘預售極速達’的商品84%實現了當日達,96%是當天和第二天送達的,這種效率在往年‘雙11’是不可想象的。” “預售極速達”送得快的奧秘在于,讓預售商品提前下沉到距離用戶10公里的范圍內,因此這些訂單當中的96%可以當日達或者次日達。 實際上,不僅是“預售極速達”,今年整個“雙11”的物流效率都大大提升。一方面是“爆炸式”增長的物流訂單量:11月11日24時整,“雙11”全天的物流訂單量達到創紀錄的12.92億元。 另一方面是送達速度不斷提升,11日12時許全國324個城市開始收到“雙11”包裹;13日10時許,天貓“雙11”已有1億個包裹被簽收,僅用2.4天,比去年再提速4個小時。 為什么12億的海量訂單涌入、物流效率還能不斷提升?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表示:“天貓‘雙11’早已過了靠堆資源應對的階段,而是通過數智化方式盤活每個物流要素,使其運作更充分、高效。” 數智化與物流效率 “雙11”一大早,不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的一大批消費者,而且新疆烏魯木齊、云南迪慶、青海玉樹、寧夏固原等西部城市的消費者也發現自己在晚間及凌晨下單的“雙11”包裹已經送到了,收貨速度明顯快于往年。 這些現象背后,有哪些“秘密武器”?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預售極速達”的提前備貨。來自菜鳥的消息顯示,今年“雙11”,天貓、菜鳥聯合蒙牛、DHC、WIS、HomeFacialPro、小米、立白、飛利浦、蘇泊爾等諸多品牌推出了“預售極速達”活動。 參與“預售極速達”的商家與天貓、菜鳥一起,讓300萬片的面膜、105萬公斤的洗衣液、77萬升的牛奶、8.5萬升的卸妝油、4.5萬支的眉筆、1.4萬個的掃地機器人等美妝、快消、電器行業的預售產品,在“雙11”之前已經陸續從倉庫發出,提前到達消費者附近的菜鳥配送網點,只待消費者支付尾款,快遞就飛速送達。 菜鳥國內供應鏈總經理孫建表示,這是商家、商品、物流調撥、末端網點和消費者之間的大協同。菜鳥通過協同和數智化技術,共計調動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49個倉庫、15個分撥中心、3127個菜鳥站點參與其中,最終實現了“預售極速達”84%商品的當日達。 其次是菜鳥物流的數字化、智能化。比如說,“預售極速達”的精準備貨就必須依賴大數據分析。此外,經過過去11年“雙11”的練兵,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牽引下,中國快遞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快遞業自動化流水線已經超過5000公里,這相當于我國快遞業的高鐵;尤其是在今年“雙11”期間,我國快遞公司投入的自動化設備數量普遍同比增加50%以上。 比如,百世快遞風暴分揀系統實現了全智能分揀,自動化設備數量同比增長55%。圓通僅僅是2019年上半年上馬的自動化設備就增加了一倍。中通則將自己位于全國各地的單層自動化分揀線升級為雙層。菜鳥開始上線新一代智能倉,機器人的引進開始大大提升發貨速度等。 物流基礎設施面向數智化的轉型升級,讓中國快遞業可以進行前所未有的數智化大協同。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中國快遞業整體時效對比去年同期就加快將近5個小時。這也是今年可以提前4個小時送達“雙11”第1億個包裹的根本原因。 另外就是阿里巴巴對物流體系的重視。2017年阿里巴巴53億元投資菜鳥,股權占比達到51%。過去兩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不止一次對外表示,未來5年將繼續投入1000億元,夯實物流基礎實施,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物流網絡,完成阿里巴巴物流體系那個“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送達的愿望。 而就在今年“雙11”前夕,阿里巴巴又以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入233億元對菜鳥完成新一輪的投資,增資之后阿里巴巴在菜鳥的股權占比達到63%左右。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絲毫不掩飾對菜鳥的期待:“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市場,我們都支持菜鳥的持續發展,希望對整個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創造更大的化學反應,同時推動整個物流業的數字化進程。” 綠色物流成風尚 在全面提升時效的同時,今年“雙11”在物流上的另一大創舉,就是菜鳥聯合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快遞公司在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很多城市的共計4萬個菜鳥驛站、3.5萬個快遞公司網點,發起了中國物流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綠色“回箱計劃”。 11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菜鳥驛站,記者看到,該校菜鳥驛站專門開辟了快遞包裝回收區域,有桌椅、刀剪等工具方便大學生拆快遞,拆完的包裝盒、包裝箱被分類投遞到回收箱,而回收箱投遞口直接與不遠處的寄件區相連接,寄件區的人們可以免費挑選合適的快遞箱和填充物,寄走自己的快遞。 據了解,該校菜鳥驛站平常的日包裹量在數千件,“雙11”期間會接近兩萬件,相當于日常的3倍多。此前在正常情況下每天回收利用的紙箱在一半左右,這次“回箱計劃”發起以后,該校菜鳥驛站內的紙箱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而回收過程中的膠帶、快遞袋等雜物,則進入學校的垃圾分類體系被統一處理。 作為菜鳥聯合多家快遞公司共同發起的活動,“回箱計劃”已經在中國高等院校刮起了“綠色快遞風”。相關調查顯示,7成大學生已經愛上綠色“回箱計劃”,這些學生在菜鳥驛站取快遞的同時會在綠色回收箱那里拆包裹,然后把紙箱留下,供他人免費寄件使用。 實際上,不僅是今年“雙11”的“回箱計劃”,菜鳥此前也發起過多種綠色快遞社會活動。 比如,由菜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聯合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公司在2017年3月共同出資成立了中國首個物流環保公益基金——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推動物流業綠色升級。 再如,2019年5月28日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又聯合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共同發起了全國范圍內的“綠色快遞日”活動,并宣布將在全國鋪設5萬個綠色回收箱,讓申通、韻達的快遞網點,百世的鄰里,中通的快遞超市、圓通的媽媽驛站、菜鳥驛站等,變成一個個綠色的快遞末端站點,打造中國快遞業的“綠色名片”。 過去兩三年,菜鳥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從訂單生成到包裹送達再到綠色回收,推動了中國物流業全行業全鏈路的綠色化進程。 在訂單生成環節,菜鳥于2014年率先在全行業推廣電子面單,讓快遞包裹從此有了“數字化身份證”,不僅提升了配送的效率和準確性,而且節省了大量社會資源。數據顯示,五年以來,菜鳥電子面單已經累計服務1000億個包裹,節約紙張4000億張,幫助全行業節約成本200億元。今年,菜鳥再度聯手快遞公司,對電子面單進行了“大瘦身”,面積縮小了將近一半,進一步節省了社會資源。 在包裝環節,菜鳥基于大數據采用裝箱算法,通過優化紙箱型號、推薦合理裝箱方案,減少“大材小用、過度包裝”等現象,平均減少15%的包裝材料的使用。另外,在菜鳥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天貓商家也加入到綠色包裝行動。其中,天貓商家——軒媽旗艦店從2016年開始不再使用交代包裝快遞指向,取而代之的是拉鏈式無膠帶紙箱,到2018年,僅軒媽旗艦店就使用了130萬個拉鏈式無膠帶紙箱,相當于減少使用189萬米膠帶。 在回收環節,菜鳥2017年首次發布 “回箱計劃”,并于2018年“雙11”期間在全國200個城市的菜鳥驛站鋪設了大約5000個綠色回收箱,最終回收了大約1300萬個紙箱,初步讓“回箱計劃”成為我國“綠色快遞”理念的傳播窗口。在此基礎上,今年“回箱計劃”在全國形成更大的聲勢,讓“綠色快遞”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人可參與的綠色雙11”獲得了生態環境部、共青團中央等多個國家部委官微支持和全社會響應。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