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創業公司打響融資狙擊戰:1年為界,活下來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柴佳音 馬慕杰 “項目可能撐不過3月了,能幫我借點錢嗎?”2020年2月初的一個凌晨,天使投資人周冰接到了被投企業的來電。 與圈內多見的“冷靜派”不同,周冰評價自己“和每個創始人都能處成哥們,極其講義氣,但容易感情用事”。2018年,周冰投資的互聯網醫療項目資金鏈斷裂,賬上的錢撐不過一個月。“很想幫忙,但項目又不符合投資機構再投一輪的標準”,糾結了兩天后,周冰拿出300萬元,以個人名義借給了創始人。 “當時剛結束創業轉做投資人,聽到創業者撐不住就難受得不行。現在,心態漸漸穩下來了,應該不會再做‘自掏腰包’借錢的事情了,即便這次的疫情‘黑天鵝’對創業者而言比以往更具有挑戰性。”周冰告訴投中網。 “對于被投企業,救是肯定要救的。”周冰表示,“對接資源之類的事是投資人都在做,但我們心里都清楚,企業最剛需的其實是‘錢’。” 拿到錢談何容易? “再次投資是需要重新盡調的,是一次正規的投資決策,和投新項目是一樣的。投資人不會因為是被投企業,就沖動決策。”周冰感慨稱,“其實說到底,在資本市場,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創業狙擊戰:“在墜落中逼自己長出翅膀” 收到“求救”訊號的投資人不止周冰一人。疫情“黑天鵝”的突然來襲,將多數創業企業推到了生死一線。 假期延長,“停業、停課、停市”等大面積消費服務停擺,營收大幅下滑、房租人力成本重壓,“咬緊牙關,每天算賬”,幾乎是所有創業者的真實寫照。 “持續至今的疫情,給眾多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影響。不管是企業運營、業務拓展還是融資節奏,公司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服務型公司創始人劉斌對投中網直言,尤其是流動資金的短缺,公司存在著嚴重不確定性。 中渡、YANKER創始人王渡升也對投中網表示,因為疫情影響,預計公司第一季度的整體營收下降超過50%。 事實上,只是當下現金流這一項指標,就足以成為壓倒創業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這場戰役中,多數創業者的“子彈”都薄如蟬翼。 根據“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報告,受疫情影響,29.58%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58.05%的企業下降20%以上。從現金流來看,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換言之,如果此次“無煙斗爭”持續3個月以上,僅靠賬上現金流,大多數創業企業將難以為繼。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在近日投中網舉辦的線上沙龍上就表示,疫情過后,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危機。 而為了活下去,“開源節流”便成為了創業企業此刻唯一的“救命藥”。 對于“節流”,每日黑巧聯合創始人周彧告訴投中網,為降低運營負擔,首先會堅決砍掉一部分長尾的SKU,同時調整2020年原本規劃的新產品計劃,減少規格單價高、周轉慢的產品線。與此同時,與工廠協商延長付款賬期。 除延長賬期外,劉斌提到,也在充分利用地方政策,爭取減免租金、稅收和社保政策,并爭取本地銀行的金融支持,以渡難關。 “開源”方面,“融資”成為了創業者的頭等大事。 王渡升提到,2020年春節前后,公司一直在持續進行融資。盡管最近一直跟投資機構按照節前的計劃往前推進,但融資的困難性還是要比正常時期高了許多。 無獨有偶,正在為公司進行融資的劉斌也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的B輪融資已經到了關鍵階段,按照計劃本來2月完成交易。但目前來看,投資人的投資節奏有所放緩,推遲交易是肯定的。”劉斌稱。 “只要有助于企業活下去這件事的,都要盡全力去嘗試。”周彧對投中網感慨稱,創業本身就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作為企業創始人,我們不只有‘跳下懸崖的勇氣’,還要盡全力‘在墜落中逼自己長出翅膀’。” 融資卡位賽:1年為界,生死殊途 雖然“活下來”是一切的前提,但對于創業者來說,“立刻融資”的決策是否理性還需從長計議。 “各企業所在的行業、競爭壓力、成本等均不相同,有的行業項目生命周期較短,對于他們來說現金流失非常重要,需要短時間內大量資金投入才能達到最終目的;相反,一些需要時間沉淀的項目,需要首先去完成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在王渡升看來,如今特殊情況下,創業企業如果一味融資,不僅會在無形中增加融資成本,還會影響公司估值。 投資人則相信,現金流決定一切。 周冰建議稱,對于疫情重點波及的行業,若企業現金流小于1年,則建議立即啟動融資,并將融資作為當前階段的第一要務;若企業現金流在1-2年間,則建議主抓業務,修煉內功,并實時觀察疫情走向:若其間疫情影響無法消除,則在現金流剩余6個月時開始啟動融資;若其間疫情影響逐漸消除,則在消除后的1-2個月再啟動融資。 德聯資本合伙人肖然同樣認可以現金流的“1年”為界作為融資節點的劃分。 “現金流在1年以上的總體上會相對健康一些,但也要仔細評估和應對疫情對2020年業務的影響。”肖然對投中網表示,“現金流在1年以內的風險就比較大了,特別是半年以內的,上半年Close融資還是非常有挑戰的。” 對于現金流吃緊(小于半年)的企業,元禾原點總經理、管理合伙人費建江針對不同融資階段給出了差異化建議。首先,對于春節前已經簽署SPA但還沒有拿到錢的企業,一定要“趕快拿錢”;其次,對于還沒有簽署SPA,但前期投資流程基本走完的企業,“討論SPA不要糾結于某些條款,盡早簽,盡快拿錢”;再次,對于已經遇到有較為明確的投資意向的企業,費建江建議,“盡早與投資方討論,如果拿不到融資,也可以嘗試給投資機構一個比較優惠的條件以拿到可轉債,去解決現金流的問題”。 “現有股東出手”,是費建江心中的最后一個方案。 費建江對投中網坦言,“假設前面的這些方式都不行的時候,我們可能要判斷一下公司的情況,決定我們要不要出手,這也是我們的最后一個方案了。” 誠然,求助于原有投資人支持是創始人的一線希望,卻并非萬全之策。 至臨資本創始人姜皓天提到,對于那些基本面還不錯、只是短期遭遇困難的公司,原有投資人會給到比較大的支持。“用一個很形象的詞是‘救死扶傷’。一些大基金管的項目多,首當其沖需要處理大量這類問題。” 但是,對于投資輪次較多的企業,求助也未嘗不是一次博弈。 姜皓天舉例稱,“比如ABC三輪投資人經常想法不一致,C輪投資人想救,但A輪投資人沒錢再出,B輪投資人或許搖擺觀望,投資人的出資與獲益不成正比,產生利益沖突;又比如不同背景的投資機構,做事方式很不一樣,成熟的市場化機構效率比較高,出資出力穩準狠,而一些國資背景的機構,內部決策的流程時間就很長。” 但是,“企業項目的生存不一定拖得起這個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肖然相信,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能產生正向現金流的公司或商業模式才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契合現在投資人對于現階段項目風險的把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沒有此次“黑天鵝”的出現,資本市場也已然面對周期性的調整,“抗風險”也已然成為項目方和投資方的必備質素。“這種調整肯定不是投資人單方面的,項目方也在調整,大家逐漸進入到一種共識狀態,疫情會讓這種共識來得更加迅速。”肖然對投中網表示。 換言之,共識來臨前,疫情反而可以消除長期橫亙于資方與項目方之間的障礙。在肖然看來,“障礙不一定會是創業者自身,甚至有可能會是已經被抬得過高的上一輪估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周冰、劉斌為化名)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