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旭田 10月14日,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在當天下午的開幕式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指出,中國已經建成了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5G網絡,但在用戶體驗、覆蓋、商業閉環上與國外仍有差距。 丁耘介紹,韓國5G的下行速率是600多兆,中國的平均數大概只有270多兆;韓國9月底的5G用戶滲透已經達到25%,而中國今天的水平大概是8%。 丁耘表示,中國5G的用戶體驗存在著“假、啞、差”三個問題,一些用戶手機上有5G的LOGO,但并未接入5G網絡,打不出5G電話,或者信號頻繁切換。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建成了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5G網絡,不管從用戶數看,還是從基站數量看,中國都已經是世界第一了。但是跟一些5G發展比較好的國家相比,中國5G在體驗、覆蓋、商業閉環上仍然有差距。 從商業閉環來看,韓國5G商用以后,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增長了37%,今年上半年,韓國三個運營商的利潤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中國在商業回報上仍存在不小的挑戰。 “客觀地說,我也是5G的用戶,我們今天剛剛完成了5G的第一階段建設,確確實實比4G的體驗有一個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的網絡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簡單地用三個字來概括:假、啞、差�!� 什么是假?丁耘表示,在很多情況下,用戶手機上有5G的LOGO,但是實際上并沒有5G的覆蓋,體驗還是4G,但顯示的卻是5G。 什么是啞?丁耘指出,有些地方有5G信號覆蓋,但是沒有4G錨點站,打不了電話。 什么是差?他介紹,一些地方有5G覆蓋,但是4G的錨點恰好是在多小區的邊緣上,4G、5G的頻繁切換帶來了很差的用戶體驗。 丁耘指出,盡管中國的5G用戶數已經達到了1.5億,但是目前5G用戶數的網絡、手機和套餐的配套率還是很低的,有很多用戶買了5G套餐,但是他的手機還是4G。也有很多的用戶有了5G手機,但是網絡上還沒有5G的覆蓋。華為正利用大數據,打通用戶數據、運營數據和終端數據,使得機、網、套三者能夠更好地匹配。 丁耘指出,運維成本也是5G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目前,5G的峰值速率已經是4G的25倍,但是5G的設備會讓基站功耗大幅增長,這對整個供電系統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我們對中國的網絡功耗情況做了一個調查,大概有32%的站點的電源功率是不足的,還有一些地方,電池容量也存在不足�!� 丁耘建議,從個人業務上來說,運營商可以從三個方面實現商業閉環。 一方面是開源,即通過創新的差異化應用來加速釋放流量的紅利; 另一方面則要節流,要從整體的角度對運營商的TCO進行優化; 第三,要站在明天看現在,面向5G即將帶來的賬單風暴等潛在問題,及早升級目前的運營平臺。 丁耘預測,5G商用3年后,運營商的B域話單量可能會增長7倍,而摩爾定律在三年內大概能帶來3.4倍的增長,7倍和3.4倍之間存在著一個剪刀差。因而,現在必須對IT平臺進行有規劃的架構改造,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字底座,否則在兩年、最多三年以后,將會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