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風馬牛 “尋找”劉強東 距離2018年12月劉強東發布最后一條微博已經過去整整三年,他的微博頭像早已換成了京東logo。過去三年,劉強東隱身在幕后,很少以職務身份在公開場合露面,甚至缺席了去年6月京東集團赴港的二次上市儀式。 這三年,媒體們拼命尋找劉強東的蛛絲馬跡。 在地方媒體報道中,劉強東的名字出現過兩次。2019年6月,劉強東帶領京東考察團赴拉薩與當地舉行座談,探討深入合作。2020年,又是一個夏天,劉強東的名字出現在《昆山日報》上,與昆山市委書記會見,依舊是商討雙方合作事宜。 這兩次出面,都是與地方政府層面的洽談。在報道里,他的頭銜始終是“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更早的一次是因為私事。2018年10月,明州事件后僅僅一個多月,劉強東與章澤天被拍到共同現身英國皇室婚禮,向外界傳遞出家庭和睦的信號。 京東的兩次關鍵戰役,劉強東親自下場,但依然是幕后指揮。 一場與劉強東的心頭肉京東物流相關。今年8月,京東成立貨運航空公司,補上了京東在航空運輸方面的短板。在此之前,京東收購以航空運力優勢著稱的跨越速運,劉強東親自出馬和對方創始人胡海建洽談,啃了 9 個月才把這家公司拿下。 另一場是疫情之后,巨頭們蜂擁而至的社區團購大戰。阿里騰訊、滴滴美團拼多多等新老巨頭悉數入場。劉強東沒有怠慢,在去年11月底的一次早會上表示,自己要親自下場帶隊。 是否有劉強東“親自督戰”,成為外界判斷京東對某項業務重視程度的指標。 除了新聞報道里的蹤跡,劉強東的內部信、股東信也成為外界窺視京東戰略、劉強東心態的窗口。這三年,劉強東的幾次內部信都引發了關注。 例如2019年4月,為了安撫被取消底薪的上萬京東配送員,劉強東給“兄弟們”寫了一封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釋了此舉的迫切性——京東物流虧損嚴重,要么截流,即取消大家的五險一金,要么開流,即靠兄弟們多攬件增加京東外部收件數量。兩相權衡,只能選擇后者,而取消底薪是一種激勵手段。 2020年5月,劉強東的全員信傳播甚廣,這封信以“京東是誰”為主題,自陳京東內部面臨的種種問題,重新定義京東。今年618,劉強東又發布了一篇名為《心存敬畏 永葆情懷》的致股東信,反復強調價值觀。 這些文件落款的措辭顯然是斟酌過的。給配送員的信、全員信、股東信的落款不盡相同,分別為:你們的東哥,你們的劉強東,劉強東-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展示了非正式與正式的界線,以及“親疏有別”。 這三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不斷逼近京東。 崛起于五環外的拼多多于2018年7月上市,早于明州事件一個月,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此后幾年,拼多多奮起直追,市值至少兩次超過京東:2019年10月和2020年5月,威脅著京東電商領域第二的地位,成為懸在劉強東頭上的利劍。 兩家公司之間開始了一場你追我趕的游戲。截至發稿,京東集團市值超過拼多多300多億美元,拉開了一定距離。 京東也以不斷分拆旗下業務推進上市的方式穩定軍心,收獲了四家上市公司: 2020年6月,京東集團赴港二次上市; 2020年6月,京東控股的達達集團在美國上市; 2020年12月,京東健康在港上市; 2021年5月,京東物流在港上市。 有兩個值得一提的花絮。第一,三家京東直系上市公司——京東集團、京東健康、京東物流,股票代碼后三位都是“618”,6月18日,這是京東創立的日子。第二,為迎接二次上市,京東花20多萬打造了“京東鑼”,找來河北專門給港交所制鑼的工匠手工定制,200多公斤重。這面鑼利用率很高,后來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上市都派上了用場,攤薄了20萬的成本。 本來京東數科也有機會用一次。京東旗下有九大業務條線,“三駕馬車”的其中兩駕——京東商城、京東物流都已上市,剩下的京東數科(現已改名京東科技)去年9月在科創板IPO已獲受理,本來要跟螞蟻集團爭奪“科技金融第一股”,但因為監管突然收緊,上市計劃暫時擱淺。 三年間,劉強東也不斷釋放著“放權”的信號。 2020年,劉強東密集卸任了京東旗下200多家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或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等職務。今年9月,京東零售CEO徐雷升任京東集團總裁,此舉被外界解讀為,京東終于有了“二把手”。劉強東稱,自己將把更多時間投入到三個部分:長期戰略設計,年輕人才培養以及鄉村振興事業。 但劉強東“假退休”的說法還是成為主流。他的職務并未改變,依然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 CEO 劉強東。徐雷的總裁一職只是增設,向劉強東匯報。 關于劉強東對京東的掌控力,媒體引用最多的一句話是他在2016年央視《對話》節目中說的: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失去了對京東的控制權,那我會直接把它賣掉,徹底退出。 實際上,劉強東一直牢牢把控著這艘大船的方向盤。除了創始人的身份和無形的影響力,他確保自己掌控力的手段主要有兩個:決策權和人事權。 根據京東 2020 年報里的章程,只要劉強東仍然擔任董事,京東的董事會就無法在沒有劉強東出席的情況下達到法定人數,也就無法做出有效決策。劉強東目前對京東持股 14.6%,但投票權高達 76.9%,也就是所謂的“一票否決權”。他仍然是這家公司的絕對話事人。 第二是人事。據晚點報道,劉強東掌管公司抓兩條線,“一條是每周一早上 8 點半的早會和各種戰略會;另一條財務線和 HR 線是他信任的人。” 結合今年9月劉強東“放權”時所說,未來自己主抓的三個方向,其中之一是年輕人才培養,人力資源部門一定是與劉強東走得最近的部門。劉強東在一次內部信里也提到過,人才問題是“核心中的核心”。那么,這個部門的負責人,必須是劉強東最信任、也最能貫徹他意志的人。 京東現任CHO(首席人力資源官)張雱,無疑是最佳人選。 “我最驕傲的是管培生” 這里就要提到京東的管培生制度,在京東內部被稱為“京鷹計劃”。所謂管培生,就是從校園招聘中優中選優,為公司培養后備管理人才而選拔出的人員。京東2007年開始實行管培生制度,來自京東關鍵投資人、今日資本徐新的建議。 劉強東與管培生們很親近,尤其是最早的幾屆,由劉強東言傳身教,還請他們去自己紐約的家里做客,親自下廚。或許劉強東很享受這種并肩作戰的感覺。 劉強東沒有馬云的“十八羅漢”、馬化騰的“騰訊五虎”,也沒有張一鳴的同窗之誼。他只有一個前女友龔曉京。據《南方周末》報道,京東二字取自龔曉京的京和劉強東的東,1998年京東成立不久,兩人因“她非常看不起我”而分手,龔曉京離開,留下劉強東孤軍作戰。 雁過必留痕。天眼查上,一家名為北京市京東和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冊地為北京海淀區,劉強東和龔曉京雙方各出資30萬和20萬,為兩個股東。這家公司目前顯示注銷狀態,成為一處見證往事的網絡遺跡。 直到2007年今日資本徐新投資,給劉強東帶來了錢,還送來了人。徐新向劉強東提議招募管培生,還引入了陳生強、徐雷等幾個重要高管,結束了劉強東孤軍奮戰的時光。劉強東對此相當滿意。2014年京東赴美上市的高光時刻,劉強東說,我最驕傲的不是京東物流,而是管培生制度。 培訓結束后,管培生們在各部門輪崗,每周給劉強東寫周報,劉強東偶爾回復。當時流行一句話,防火防盜防管培生,因為他們“直達上聽”,在下面人看來就是“穿小鞋”。公司內部叫他們“錦衣衛”。 受到認可的管培生晉升速度極快。 張雱是京東第五屆管培生,出生于1989年,2011年加入京東,早在2016年因為擔任京東旗下上百家公司法人,被媒體大肆報道過一輪,被稱為劉強東的“最牛女助理”。最近兩年逐漸卸任,擔任法人的公司僅剩10家左右。 去年年底,這位30出頭的年輕人上任京東集團CHO。京東官網顯示,張雱如今與劉強東同在八位核心高管之列。 ![]() 京東集團八大核心高管中,管培生占兩個名額,除了張雱,還有京東物流CEO余睿。余睿和張雱,一個掌管劉強東視為心頭肉的京東物流,一個站在離劉強東最近的地方,身居人事要職。兩個80后晉升核心管理層,也被京東拿來作為自己干部隊伍年輕化的招牌。 最近幾年,2007年起開始推行的管培生制度持續發揮著影響力,越來越多管培生走上臺前。 不久前,劉強東和章澤天成立私募基金,海南三亞天博產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東除二人之外,李瑞玉也持股21%外加擔任監事一職。 三人的持股比例很有意思。章澤天持股49%,劉強東持股30%,李瑞玉持股21%。章澤天為第一大股東,但劉強東和李瑞玉的股份加起來,剛好超過章澤天。 李瑞玉是京東第三屆管培生,2009年加入京東。這條新聞之前,李瑞玉更早為人所知是在2014年京東赴美上市時,她以京東集團投資關系部總監的身份出現在敲鐘現場,年僅29歲,距離加入京東只有5年。《第一財經周刊》發表過一篇李瑞玉的專訪。2016年,她當選了美國金融雜志《機構投資者》“最佳投資者關系管理者”。 李瑞玉在專訪中提到,溝通是這份工作的核心技能。上市之前騰訊與京東的戰略合作談判中,她必須在幾天內拿到20個投資人的同意簽字,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拿到簽名。 據天眼查顯示,除剛剛成立的私募公司外,李瑞玉目前還在京東旗下5家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或法定代表人職務。 京東的管培生們引起媒體關注的方式總是相似的:成為京東旗下新成立公司的法人。去年12月,京東全資持股成立了廊坊東先達物流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12億,法定代表人為李陽(今年10月法人變更)。天眼查顯示,從2015年起,李陽在12家公司擔任法人代表,其中9家都是物流公司。 李陽的名字在京東官方傳記《創京東》里出現過一次。她是劉強東提到的“成功率最高、最優秀”的第二屆管培生。她和余睿被選為管培生代表,去給第七屆學弟學妹們傳授經驗。這是2014年,劉強東因為赴哥倫比亞大學游學,首次沒有親自下場培訓,于是飽含深情地寫了一封“致管培生的信”。 百度百科上,李陽的詞條簡介是京東團委書記。2013年,她的名字出現在“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的名單上。京東官方公眾號“京東黑板報”2016年的一條新聞顯示,李陽也是京東黨支部紀檢委成員之一。 再往前的2020年3月,京東全資控股的深圳京東叁佰陸拾度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法人陳夢瑩。陳夢瑩是京東第三屆管培生,在《創京東》的致謝部分被提及。作者李志剛稱:我和京東近五年的交往,她起了很大作用。 2012年的一則新聞里,陳夢瑩的身份還是“京東商城發言人”。她代表京東商城對外界表示,公司目前尚無IPO計劃。如今陳夢瑩已擔任京東集團品牌總監,以及京東旗下7家公司的法人。 第七屆管培生齊珊珊也位列被致謝人之一。她是“本書在京東的具體接口人”,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和作者一起探訪了京東在全國各地的數家分公司,“在聯絡、溝通、事實核對上費了很大功夫”。 出版官方傳記是一家公司精神文化建設層面的大事,交由管培生執行,可見劉強東對他們的信任。此外,“管培生”三個字在《創京東》一書中出現頻率很高,傳記里介紹了“京鷹計劃”的運作和發展,還有劉強東與管培生們的互動趣事。 不難發現以上幾個管培生們的共同點:擔任京東多家公司法人,并從事與“溝通”相關的工作——人事或者行政,都被放在與“思想文化建設”有關的崗位上,這是最需要忠誠的崗位,以便最大話事人的意志在公司暢行無阻。 “管人”的管培生們為劉強東守住大后方,“管事”的管培生們則沖在前線,很多被指派向新開辟的戰場。 第一個關鍵詞,是臨危受命。 與張雱同列集團八大核心高管之列的余睿,就是臨危受命的代表。余睿是第二屆管培生,2008年加入京東,家庭條件優越,與劉強東的選拔標準相左。劉強東曾說,“家庭條件比較好,小時候沒有怎么吃過苦,這樣的人我基本不會要。”人們總是想要復制自己。 2014年,余睿就成長為“京東最年輕副總裁”,后來短暫離職,2016年在京東“業務整合的關鍵時刻”回歸,被委以重任。 管培生是京東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余睿的經歷是這句話的證明。2019年3月,余睿被任命為京東集團CHO,為離職的前任CHO隆雨補位。2020年12月,京東物流負責人王振輝離職,余睿又接任物流CEO。CHO一職又由張雱補上。 在京東的管理體系中,管培生是活力和創造力的代名詞。劉強東會把具有創新性、開拓性的崗位交給這些年輕人。《創京東》里提到:京東的FDC(物流前置分撥中心)模型是兩個管培生加一位外招研究生做出來的;2015年,京東計劃開設600個京東派xx大學校園店,劉強東也打算交給管培生去做。 此外,當前由劉強東“親自督戰”、巨頭激戰的社區團購戰場上,劉強東也安排了兩名管培生出戰。據媒體報道,從組織架構上看,這兩人需要向大事業群負責人Arthur匯報——Arthur是空降的職業經理人,2017年8月加入京東,目前已調職——但在實際執行中,兩人都跳過Arthur直接向劉強東匯報。看起來,這是保留了管培生時期“直達上聽”的傳統,但在工作中很難評價利弊。 2016年成立的京東生鮮事業部,現任負責人是第三屆管培生葉威。2016年,葉威的職位還是京東通訊業務一部總監,2018年4月就成為京東生鮮事業部總裁。在今年12月的一則新聞里,他繼續擔任生鮮事業部負責人,但title中又多了一個京東副總裁。 明州事件后,劉強東對高管實行“大清洗”,實行末位汰換,京東迎來高管離職潮,最近幾年人事調動不斷。 劉強東也越來越相信“自己人”。他前些年就提出,要求未來70%內部提拔,30%外部招聘。但也不能容忍100%完全內部培養,同質化的團隊很可怕。 京東的這三年,好像在向人們講述一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故事。所有正在發生的事件,都可以看作是從無盡時間軸上截取的一小段,只要把截取的時間段落稍微移動,解讀就全然不同,只要時間軸拉得足夠長,勝負也沒有定論。 下一個三年呢?下下一個三年呢? 參考資料: [1]《誰在管理京東:唯一的創始人、新任總裁和 9 個業務一號位》 來源:晚點LatePost [2]《懂得挑戰自己很重要》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3]《創京東》 中信出版社 作者:李志剛 [4]《劉強東親自拍板,花30億收了一個“小順豐”》 來源:虎嗅 [5]《京東社區團購硬仗:劉強東點將管培生,懸賞2000萬獎勵團隊》 來源:Tech星球 [6]《劉強東:從小鎮青年到電商之王》 來源:南方周末 本篇作者 | 彭彭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